实验步骤为了验证本研究设计的综合误差实时补偿系统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以五轴加工中心和五轴钻攻中心作为实验对象 ,开展了综合误差补偿实验 。该实验中仅考虑机床移动轴的定位热误差 ,使机床在X、Y、Z方向上的3个移动轴模拟工件加工过程 ,通过快速移动产生热量 ,并对热变形误差进行补偿 ,判断补偿效果 。具体步骤如下:在主轴刀柄上安装标准芯棒 ,分别在X、Y、Z方向上布置1台位移传感器 ,用于测量芯棒端面相对于工作台的位移误差 。固定位移传感器 ,运行一段时间后芯棒返回初始位置 ,测量不同温度下芯棒位移变化 。启动数控机床 ,运行2小时 ,测得13组误差数据;然后关停机床 ,等到完全冷却后 ,先打开误差补偿系统 ,然后运行数控起床 ,运行2小时 ,测得13组补偿后的误差数据 。最后统计并对比所得数据[5] 。2.2 实验结果五轴加工中心和五轴钻攻中心热误差补偿前后X向上的数据见图4 。图4X向热误差测量数据补偿前 ,该系统在X向上的热误差最大值为17.0mm(取绝对值) ,平均误差为10.37 mm 。补偿后 ,该系统在X向上的热误差最大值为6.1 mm ,平均误差为3.89 mm 。对比可以发现 ,使用本研究设计的综合误差补偿系统后 ,五轴数控机床在X向的热误差有明显减小 ,对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有积极帮助 。五轴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前后Y向上的数据见图5 。图5 Y向热误差测量数据补偿前 ,该系统在Y向上的热误差最大值为16.6mm ,平均误差为10.88 mm 。补偿后 ,该系统在Y向上的热误差最大值为4.8 mm ,平均误差为3.57 mm 。对比可以发现 ,使用本研究设计的综合误差补偿系统后 ,五轴数控机床在Y向上的热误差有明显减小 ,对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有积极帮助 。五轴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前后Z向上的数据见图6 。图6Z向热误差测量数据补偿前 ,该系统在Z向上的热误差最大值为22.762mm ,平均误差为12.60 mm 。补偿后 ,该系统在Z向上的热误差最大值为3.5mm ,平均误差为2.62mm 。对比可以发现 ,使用本研究设计的综合误差补偿系统后 ,五轴数控机床在Z向上的热误差有明显减小 ,对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有积极帮助 。
数铣 微信备注:为保证质量经典文章的完成度 ,此文核心信息信息由PDF文件类型表明 ,如未变表明请获取或转变成阅览器试试看 ,移动手机阅览将无发普通 运行!
本文以组合式六角亭模型为实例 ,分析工艺难点与加工可行性 ,指出该模型的加工难点是模型形状不规则和整体刚性差 ,并通过设计新的工艺方案解决加工难点 ,完成了模型整体的加工 。新的加工工艺有助于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 ,为五轴数控加工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对于五轴加工中心数控加工也具有指导作用和重要… [了解更多]
爱游戏(ayx)数控 备注:为保证文章的完整度 ,本文核心内容由PDF格式显示 ,如未有显示请刷新或转换浏览器尝试 ,手机浏览可能无法正常使用!本文摘要:通过对混联五轴加工中心自适应深度学习控制方法的 研 究 ,可 知 此 方 法 的 创 新 之 处 在 于:1)建 立 了 机 床 的 运 动 学 … [了解更多]
在机测量技术由于其成本低、检测效率高、无需二次装夹等优势被广泛用于零件加工测量当中 ,使得五轴加工中心和五轴钻攻中心 ,同时又兼具测量功能 。在机测量系统的构成如图1所示 ,硬件部分主要是由高精度探头、信号接收器、机床整个本体 ,软件部分由机床控制系统、测量软件等组成[8] 。待零件加工完成… [了解更多]
加工精度是影响机床性能和产品质量的主要难题 ,也是制约国家精密制造能力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五轴加工中心为对象 ,针对提升机床精度进行了研究 。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 ,精密的仪器和零件在生产实践中占据的分量逐渐增加 ,在数控机床这种精密机器精度不断提高的同时 ,必须控制内外界爱游戏(ayx)的随机影响因素在… [了解更多]